登录
首页 > 原创分享 > 刚卖三个多月,小米汽车就走到了拐点?

刚卖三个多月,小米汽车就走到了拐点?

发布时间:2024-06-30 21:54:44 发布用户: langduoren

近两周的销量表现,小米有下滑趋势。

 

据第三方平台的数据,5月27日至6月2日,小米汽车周销量2192辆,再往后一周,6月3日至6月9日,小米汽车周销量为2100辆左右,而小米汽车周销量的最高点,在5月27日的前一周,销量达到2700辆。

并不是说小米汽车已经如何,只是纵使小米汽车再火,其他新能源车企经历的,小米汽车一样要经历一番。

小米汽车有困局吗?

放眼新能源车圈,能有如此炸裂开局的,仅小米汽车一家。

此前,小米汽车公布了销量战报,仅销售三个月,便交付了2万辆新车,并表示6月一定要完成单月1万辆的交付数。以目前的交付速度来看,6月交付1万辆,或许有些困难,而主要原因还是受困于产能问题。

 

早在小米SU7发布之初,小米汽车的日产能大约在300辆,也就是单月9000辆左右,在产能不变的情况下,换算到2024年全年,大约能交付超过8万辆的新车。但现实是,目前小米汽车大定数量超过10万,小米工厂也与开售之后收到指示,将今年的产能提升至12万,至少保证前期订车的用户今年之内都能提到新车。

时隔三个月,小米的交付量正在减少,只有两种可能,一是退单量大幅增加,二是产能爬升受阻。目前并没有大批量退单的消息,因此产能问题再次被摆到台面上。

产能问题几乎是所有新能源车企销售初期,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即使如智界背靠有丰富造车经验的奇瑞,也同样出现过产能问题。如此看来,小米汽车即使交付数量逐周下降,也不算遭受困局。

比交付量更值得关注的是出现在各二手交易平台的大量转单信息。同时,小米SU7后续订单增量明显放缓,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据相关人士曝出的数据,5月最后一周,小米SU7锁单了不足4000辆,在高速增长的订单趋势下,这个数据相当于断崖下降。

再火的品牌也会哑火?

小米汽车的热度仍然存在,不过有下滑的趋势。重要的是,车企的热度并不是停留在简单的话题讨论上,而是要真正转化成销量。与小米SU7锁单量走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理想、蔚来、鸿蒙智行等品牌,锁单量都在走高。

小米汽车与这些品牌的差异是,没有产品矩阵,且没有持续的权益政策。

第一条比较好理解,新能源赛道上,不在短期内推陈出新,就意味着热度下降,产品竞争力下降。一个鲜明的例子是,燃油车时代,一款产品的研发周期大约是三到五年,而到了新能源时代,只要半年到一年。

第二条不仅表示要紧跟价格战,同时还要在购车权益上玩出花样。比如鸿蒙智行普遍给予用户的高阶智驾包优惠,蔚来的全新BaaS权益等,都是针对自身品牌优势,做出的相应权益供应。用户能更深入了解品牌优势之外,同时也能得到实惠,一举两得。

 

从这个角度来看,小米汽车似乎没有突出的品牌理念。

从2024年开年,小米汽车第一次发布会来看,用户都期待小米汽车能像小米手机一样,将智能电动车的价格打下来,做到价格差异化。但小米汽车没做到用户期望的9.9万元,14.9万元,甚至19.9万元,而是21.9万元起,甚至这个价格,都是在业内开启价格战后,小米汽车不得已而为之的结果。

也就是说,小米汽车进入了电动车同质化的俗套中,没有哪一个大的产品点,能作为让其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质,甚至在这一点上,小米汽车还逊色于蔚小理中销量稍差的小鹏,毕竟小鹏还有个飞行汽车,作为未来的“大杀器”。

以此看来,小米汽车的热度下降,也属情理之中,毕竟其发布会宣传的各项领先性能,在北京车展前后,被其他电动车冲刷,且有些产品的价格还比小米SU7更低。可以说,有些车企在电动车领域做到了小米该做的,但小米汽车,仍然在探索如何贴靠自己的品牌理念,并且仍然靠雷军保持热度。

如何才能保持竞争力?

综上来看,小米汽车想要保持持续的竞争力,仍需考虑如何保持品牌热度。雷军的个人魅力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或许是超过市场预期的新产品,以及准确定位品牌属性和理念。

 

实际上,小米SU7上市之初,其无论是产品力还是价格,都很能打。从性价比的层面来看,相比友商,小米SU7已经做到了小米汽车品牌初衷,将性能更好,更低价的产品带给用户。

但汽车终究不是手机,手机是以功能属性为前提,相同价位的手机,性能和功能属性越强,就越容易受追捧。相同性能的手机,我的价位更低,便更有市场。但汽车是更为繁琐的工业产品,其第一性原则是安全地将乘客送到目的地,而不仅仅是功能性和产品性能。

保险公司数据统计,在小米SU7第一个月交付的超8000辆新车中,出险次数超过了1000次,这个比例相当之大。我们不能说小米SU7存在大的质量问题,因为出险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车主的操作不当,或者被宣传冲昏了头脑,在公共道路上开启了“速度与激情”体验。这显然是产品性能盖过了汽车的第一性原则,安全。

基于此,小米汽车想要保持竞争力,摒弃手机的宣传模式或是第一要素。其次,品牌热度还是需要靠不停迭代的技术和产品来维持。

在同质化严重的赛道中找到独特性,并依靠独特性生存下去,是新能源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多家车企大佬曾多次表示,未来车企的数量基本会是个位数,这并不是想要反映出大车企打倒小车企的现实,而是在说想要活下去,就一定要有独门绝技。即便小米汽车背靠小米,在汽车行业也需要思考“活下去”的绝技。

 
Copyright 2016-2025 商媒体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121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