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媒体学习 > 打造城市街区花园会客厅,来上海徐汇这里体验“转角遇见美”

打造城市街区花园会客厅,来上海徐汇这里体验“转角遇见美”

发布时间:2024-07-10 17:36:27 发布用户: langduoren

17条永不拓宽的道路,区域内有单位附属绿化36.3万平方米,居住区绿化19.68万平方米,公共绿地3.96万平方米,行道树4312棵,古树名木157棵,花园住宅509幢,口袋公园11处……地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上海市徐汇区天平街道,正打造“花园街区”绿色生态品牌。

近年来,徐汇区天平街道充分挖掘利用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红色资源及区域单位优势,协调引导区域单位打开“围墙”,加强融合交流与双向赋能。衡山公园、嘉澜庭口袋公园、丽波水漾、源点广场、66梧桐院等先后被评为上海市“家门口的好去处”。

整合资源打开围墙

打造高品质花园街区典范

天平街道辖区内区域单位绿化资源丰富,在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围墙打开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更多的区域单位主动参与“透绿”工程。积极协调之禾卡纷集团等单位,整合盘活稀缺的绿化资源,将丰富的绿地资源与市民共襄共享,在合作互动中践行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理念,营造更多“转角遇见美”。

“丽波·水漾”口袋公园位于徐汇区衡山路吴兴路路口,总面积约1800平方米。这座充满异域风情的口袋公园,宛如都市中的绿野仙境,令来来往往的路人不自觉地慢下脚步,忍不住走进去一探究竟。这处景致迷人的绿地,是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主动打开围墙,让出约1600平方米单位附属绿地,重新规划设计,改造为“丽波·水漾”口袋公园。喷水池上方,背对衡山路90多年的小天使雕塑转了180°,将笑脸留给路人。这一转,代表了丽波花园的华丽蜕变,私家花园不再遥不可及。

位于衡山路二号的之禾卡纷花园,有两栋历史风貌保护建筑、两栋新建小楼在内的共四栋欧陆风情的洋楼,被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左右的绿地花园环绕着。洋楼中分布着本土女装品牌之禾、法国知名品牌卡纷以及咖啡餐饮区等。洋房花园巧妙地把精品商业休闲业态、花园自然风光与衡复风貌区街景相融合。一条蜿蜒小径连通各栋建筑,两侧生长着芬芳的香草、薄荷和开着紫色花卉的灌木丛,花园亦保留了现存的成龄树木,桂树、枫树、樱树、冷杉、玉兰,以及一棵壮观的樟树,为来往之人遮荫消暑。这个位于城市中心的宁静之地,诠释了人文、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为人们提供了大隐于市的诗意桃源。

传承弘扬红色文化

开设没有围墙的“社会大美育”课堂

天平街道红色底蕴深厚,海派文化彰显,有宋庆龄故居、陶行知故居、瞿秋白旧居、陈毅故居等近20处红色遗存。根据党史记载,不少革命先驱、红军将领及其后人,多年工作和生活在这里。宋庆龄、陈毅、陶行知、雷经天等都曾在这块热土上留下永久的记忆。

天平街道活化利用风貌道路、历保建筑和名人故居等红色资源,组织“红蕴汇新知”讲师团深入街区开展理论宣讲,将更多的街区红色地标转化为家门口的“红色课堂”。持续推广“红蕴传承”“焕新天平”2个主题6条红色寻访线路,充实“红蕴汇新知”讲师团师资力量,推出红蕴精品课程,以“天平人讲天平”“天平人演天平人”等沉浸式体验,让天平的红色故事“活起来”。

联合上海沪剧院、上海中国画院等“名家坊+”公益文化联盟成员单位,赋能打造街区“梧桐美育圈”。开展系列大美育主题实践活动,深耕“梧桐书苑”“梧桐琴室”“润余书场”“天平五月诵”“德育圈书法展”等项目。街区、院区(场馆)、校区三区联动开展美育实践活动,人人成为美育圈营造的参与者和践行者,街区形成没有围墙的“社会大美育”课堂。

组建街区治理共同体

深耕生态文明践行工程

依托“红蕴天平”党建联盟、“红蕴民生服务矩阵”等组建“花园街区”治理共同体。链接优势资源,建立多边互动共同体,共商共议街区规划前景,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共同推动生态文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环境高效能治理双促进、双提升。

借助“天平德育圈”平台,联动区域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高安路一小的“七彩志愿服务队”走进衡山花园,用画笔定格美丽的衡山路街景,将文明游园内容制作成宣传海报,让美丽的风景被更多人可知、可见,号召更多人一起用文明的行动保护环境,让美丽延续。小志愿者们体验了一回做社区小小规划师,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社区美好家园。市级机关第一幼儿园小朋友走出校园来到天平花园,用画笔记录街角花园的四季美景,认识各类植被花草,捡拾枯枝落叶,用巧手感知自然亲近自然,成为街区护绿小使者。

衡山路百年悬铃木组成的特色林荫道贯穿整个街区南北,依托街区内具有历史人文、气象水文底蕴的古树名木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和文明实践行动。由志愿者挖掘古树名木背后的故事,通过志愿服务项目将绿色资源转化为绿色文化并传播出去。

以社区学校为载体,利用邬志星园艺工作室,把天平绿色文化资源与天平社区教育课程进行整合。引导古树名木护绿使者志愿团队、苗苗护绿队等把习得的知识技能和生态文明实践相融合,以探访、摄影、绘画、写作、诵读、种植、认养等创作展示和媒体传播方式,践行街区可漫步、建筑可阅读、城市有温度的理念,持续放大项目的社会效应。

坚持风貌保留与民生需求并重原则,以高安路“一路一弄”为典范,持续推进街区道路更新,业态优化提升,弄堂风貌重塑,花园生境再造。以高安路、衡山路、建国西路及相关弄堂、绿地为试点,更新提升城市家具及附属设施,有机结合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功能、环境品质和人文生态,打造“一弄一品、一弄一韵、一弄一景”。吸引更多区域单位,特别是学校、公共文化单位参与生态文明“实践行”项目,在群策群力中凝聚文明共识,在志愿同行中践行文明风尚,在科普宣教中厚植文明土壤,为花园街区增色添彩。

Copyright 2016-2025 商媒体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41218号-1